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4)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23浏览次数:3209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历来十分重视学校艺术教育,现将我校2014年艺术教育发展情况公布如下。

一、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认为艺术教育是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特别有效的途径。学校分管学生工作、团委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同时也是分管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明确传媒与艺术学院是主要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机构,团委是艺术活动的主要管理机构,在团委下设艺术教育中心,主抓大学生艺术团和学生社团的各项活动。目前,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下设11个部门:民族舞部、现代舞部、街舞部、声乐部、打击乐部、民乐部、西乐部、主持部、书画部、电声乐队、秘书处;艺术类社团有14个:校园音乐协会、火柴盒剧社、gbfive国标舞社、书画摄影协会、tnt街舞社、天燃动漫社、戏曲协会、新丝雨模特协会、新影社、吉他协会、影视俱乐部、古韵民族器乐协会、魔术协会、音协b-box部,各社团各司其职,较为自主地进行本社团的艺术教育活动。

 二、艺术课程建设

学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积极调动全校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公共艺术素质教育。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公共艺术类课程的建设,2009-2014年间,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宝玉石鉴赏》、《旅游景观欣赏》、《园林艺术欣赏》、《中外著名建筑赏析》、《艺术鉴赏》、《艺术鉴赏与美学修养》、《音乐欣赏》、《钢琴艺术鉴赏》、《影视鉴赏》、《生物影视欣赏》、《摄影艺术》、《世界名画欣赏》、《书法鉴赏》、《汉字与书法文化》、《广告鉴赏》、《家居装饰设计》、《形体与礼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红楼梦鉴赏》、《中国古代花卉诗词》、《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小说的艺术》、《动漫与文化》、《中国古典艺术欣赏》、《优秀电视栏目解析》、《科幻电影赏析》、《手工制作与欣赏》等艺术类素质教育选修课近60门,涉及自然、音乐、美术、建筑、体育、哲学、生活等多个领域。这些艺术类课程作为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至少选修1门,修满2个学分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艺术类课程的广泛开设,为学生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修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4年,面向全校55个本科专业开设艺术选修课程36门,受益学生达7385人,全校50%的学院参与了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

在加强全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参与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于2008年成立传媒与艺术学院,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了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等本科专业,专业在校生数667人。为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艺术类专业人才,我校根据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构建了“平台+模块+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其中平台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为艺术专业学生理论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为专业的转换提供平台。模块课程以强化专业技能为主,为不同方向的艺术类学生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提供可能。特色课程则是根据专业特点、学校的学科特色和素质拓展,分别设置了专业任选课、气象特色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比如公共气象服务导论、气象民俗学等课程,注重知识领域的拓展和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与提高。2014年,传媒艺术学院开设艺术类课程共约179门次,丰富的艺术类课程不仅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全校艺术教育氛围的营造建立了根据地,提供了保障。

三、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为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不断加强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学校共有艺术类专任教师3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1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人,另外聘请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担任兼职教师9人。

学校采取一系列举措提升艺术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新进艺术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主讲资格考评,新教师通过培训和考评合格后才具有主讲资格,才可安排教学任务;举办各类教学竞赛和教学评比,激励教师投身教学,钻研教学,近几年,有多名艺术教师获奖;鼓励教师参与教研科研,深化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突出。近年来,教师已出版《素描基础》、《定格动画》等艺术类教材5部,获得国家级优秀课件5项,主持艺术类纵横向课题28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2篇,以《逃走的水》为代表的艺术类作品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80余项。

四、艺术教育管理

学校重视做好艺术教育管理工作,把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管理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对于艺术教育课程,学校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抓好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大纲制订、教材征订等环节工作,保证课程教学稳步开展。做好对艺术类课程教学的质量监控,三年来,通过学生评教对553门次艺术类课程进行了评价,其中516门次课程得分在95分及以上,占93.31%;组织对艺术类考试课程抽检6门次,优良率100%;组织校级教学督导对艺术类课程评价59门次,其中优良56次,优良率94.92%2013—2014学年,领导干部对艺术类课程听课50门次,优良率100%;学生教学信息员对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也给于充分肯定。课堂之外,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由团委负责管理,制订专门的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指导教师,规范和指导艺术团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艺术类素质拓展系列讲座与课外实践活动,十多个艺术社团活动开展得风风火火,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五、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2008年,投入300余万建立气象动画实验室,涵盖动画拷贝室、专业画室、二维动画实验室、动作捕捉实验室和三维动画实验室。2010-2011年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专项资金支持400余万元,又建立了苹果机房、互动媒体实验室、视听室、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录音棚、摄影棚。摄影棚建筑面积500平米,棚内含有数字高清摄像机、电控摇臂、轨道、蓝绿背景布、非编工作站、数字调色系统等数字化影视拍摄所需设备。此外,为了给全校师生开展艺术活动提供场地保障,学校投入近1600万建造了大学生活动中心,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重要活动场所,拥有排练、演出、活动所需的所有器材、设备、场地,演出所需各类服装、饰品等,吹管、弹拨、拉弦、打击乐器,专门的灯光音响控制室及一些小型音响,配有书画类、戏剧表演类所需的各种道具。良好的艺术教育条件为学校艺术学科的建设以及学生艺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地与设备保障。

六、课外艺术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打造学校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学校通过大学生艺术团和各类学生社团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学校现有民乐团和舞蹈团两个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在2014年第四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文化节闭幕式专场演出上,我校大学生艺术团70名演员表演的表演唱《we are young》、打击乐《中国龙》、新民乐《花雨湖畔》等节目大受欢迎,学校因此荣获突出贡献奖,仅有5家在宁高校获此殊荣。在2014年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以一等奖8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5项,优秀组织奖与优秀创作奖各1项,21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总奖项64项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多领域、多类别的大丰收,获奖数量与质量在省内高校名列前茅,创我校参赛以来历史最好成绩。同时,我校还在艺术作品展中获得绘画展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摄影展二等奖3项;工艺设计展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书法篆刻展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微电影展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在我和大艺展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70余个校级学生社团,覆盖上万名学生,在每年的社团巡礼节期间举办各类专场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学生个人演唱会、相声小品大赛、话剧专场、魔术专场、武术搏击协会专场、音乐协会专场等,三年来,在校际、浦口区及南京市级各类歌舞文艺、学术、实践及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得奖项60余项。学校以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为契机,以民乐团和舞蹈团两个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为着力点,以群众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基础,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大学生艺术水平和素养得到持续提升。

学校通过金针讲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节”、“青年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文化艺术育人活动。通过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后引进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团《江姐》、北京“我的梦”残疾人艺术团、南京市话剧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场演出,极大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通过举办金针讲堂,先后邀请“风车王”董浩、“美猴王”六小龄童、“金话筒奖”得主白燕升等知名人士来校作文化艺术专题报告,反响热烈。

在各类艺术教育活动之外,学校还积极打造文化艺术环境。坐落于学校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的创作基地“见山园”是中国雕塑院院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教授的重要创作场所,“见山园”依龙王山而建,外形独特,为“山”字型,线条流畅,颇具艺术特色,总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这里不仅是中国雕塑院产学研基地,也是我校的艺术教育基地。吴为山为我校兼职教授和学校艺术教育顾问,他的两件作品——范仲淹塑像、李白塑像相继在学校落成,增添了校园的艺术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