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2025学年
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高等教育信息公开办法》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落实高校信息公开清单做好高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2024-2025学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公开工作实际编制。
全文内容包括:工作概述、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因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受到举报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六个部分,并附清单事项公开情况表。
报告中数据统计期限自2024年9月1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止。
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公开办公室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行政楼502室;邮编:210044;电话:025-58731398;电子邮箱:xxgk@nuist.edu.cn)。
一、工作概述
2024-2025学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持续深化信息公开,提升治理效能,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严格执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和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拓展公开渠道、加强政策解读,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和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一)健全信息公开工作机制
持续完善由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牵头,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协同参与的信息公开工作体系。定期召开信息公开专题会议,统筹推进信息公开与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有机融合。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信息公开第一责任人,联络员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加强信息公开业务培训与清单化管理,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团代会等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各方监督,持续提升信息公开工作实效。
(二)拓展信息公开渠道与内容
依托“信大E家”、学校门户网站、官方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校报、校内公告栏以及各类会议(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全面发布学校重大决策、改革发展、教学科研、招生就业、财务资产等重点领域信息。
加强信息发布协同联动,推动校院两级信息互联共享。强化政策解读与舆情回应,对师生关切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通过新闻发布会、政策问答、在线访谈等形式进行回应,增强信息发布的针对性和沟通的有效性。
二、主动公开情况
2024-2025学年,学校通过多种平台和形式,全面推进信息主动公开,切实提升学校运行透明度。
(一)各平台信息发布概况
本学年,学校天际新闻网发布新闻稿件3661篇,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278期,官方微博发布信息907条。校园网信息公告栏发布党政事务、科研动态、招生就业、招标信息等各类公告908条。各部门、学院通过单位网站及时发布业务信息与工作动态。全年印发校发文、党发文338份,编发会议纪要72期。
(二)清单事项公开情况
1.基本信息
学校在信息公开网详细公开了办学规模、校级领导班子分工、机构设置、学科情况、专业情况、各类在校生情况、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等办学基本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均已按规定公开。相关制度也通过信息公开网相关链接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相关制度、工作报告均通过信息公开网进行公开。
2.招生考试信息
学校信息公开网和本科生招生网主动公开了学校本科生招生计划、往年各省市录取分数、各特殊类型合格名单公示及录取结果查询、各特殊类型测试动态、咨询及申诉渠道等信息;公开了高水平运动员、综合评价录取等特殊类型招生管理办法。
通过信息公开网和研究生院网站公开了学校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以及各学院招收研究生人数、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成绩、拟录取研究生名单、研究生招生咨询及申诉渠道,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公开的电子邮箱、咨询电话等方式及时解答考生疑问。
3.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
学校信息公开网主动向社会公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5年度部门预算》,公布了2025年度收入预算、支出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以及2024年度收入决算、支出决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等重要财务信息。财务处网站还按规定公开了2025年学费、住宿费、报名考试费等各类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各类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均在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等部门网站上予以公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公开了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大额图书、仪器设备、药品采购、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标采购政策、招标采购公告、中标/成交公示均按要求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财务处(招标处)网站上予以公开。
4.人事师资信息
通过信息公开网公开校内中层干部任免、选聘情况。通过信息公开网及相关链接公开了学校教师数量及结构、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办法等信息。
5.教学质量信息
通过信息公开网公开了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实践教学和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等信息。通过信息公开网及就业网公开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以及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等信息。
6.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学校通过信息公开网公开了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的申请与管理规定,以及学籍管理、学生评优、评奖、违纪处理等制度,学生申诉处理条例等信息。
7.学风建设信息
学校有关学术规范制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办法通过信息公开网及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处部门网站公开。
8.学位、学科信息
学校已在信息公开网与研究生院网站发布了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授予细则,并同步修订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修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实施办法(修订)》等一系列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了相关制度的及时更新与公开。
9.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
学校信息公开网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网站公开了我校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国际教育学院网站公开了来华留学生管理相关规定。
三、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
2024-2025学年,学校信息公开办公室共收到信息公开申请2件,均已依法按期办理答复。未发生不予公开情况。
四、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听取师生和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工作的评价。本学年,师生对学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和便捷性总体满意。学校将持续优化公开内容与方式,提升公众获取信息的体验。
五、因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受到举报、复议、诉讼的情况
2024-2025学年,学校未发生因信息公开工作被举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信息公开平台整合与信息联动机制仍需优化。目前各类信息公开平台尚未实现充分整合,存在信息分散、重复发布或更新不一致等现象。跨部门的信息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不高,公众获取全面、准确信息时可能面临障碍,影响了信息公开的整体效果和用户体验。
2.政策解读与互动回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的政策解读形式相对单一,对专业性较强或关乎师生、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文件,未能充分运用图文、视频、案例等多种方式进行通俗化、精准化解读。在互动回应方面,对公众咨询、意见建议的响应速度、答复质量和针对性尚有提升空间,未能完全满足社会公众对政策理解和互动参与的需求。
(二)改进措施
1.强化信息公开业务培训,完善校院两级清单管理与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面向全校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专项业务培训,提升其对信息公开法规政策、操作流程、平台应用及保密审查等方面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同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院校两级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明确责任主体与公开标准,并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相关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监督与激励。
2.推动信息平台集约化建设,提升信息发布协同效率。加快推进信息公开平台集约化建设,整合分散的信息发布渠道,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信息发布体系。建立并完善跨部门的信息协同发布与动态更新机制,明确信息源头和责任分工,利用技术手段提升信息采集、审核、发布各环节的协同效率,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及时性。
3.加强舆情研判与政策解读,拓展线上线下互动渠道,提升信息公开服务效能。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舆情监测、收集与研判机制,及时了解公众关注点和政策疑惑。针对重要政策和热点问题,组建专业解读团队,创新运用新闻发布、专家访谈、动画视频、简明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权威解读。积极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渠道,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公众参与感和获得感,切实增强信息公开的服务效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5年11月10日




苏公网安备 32011102010187号